优势产品:烧结银、无压烧结银,有压烧结银,半烧结纳米银膏、纳米银导电墨水、导电胶、导电银浆、导电油墨、银/氯化银、纳米银浆、可拉伸银浆、烧结银膜、纳米焊料键合材料、UV银浆、光刻银浆、UV胶、导热绝缘胶、DTS预烧结银焊片、导电银膜、银玻璃胶粘剂,纳米银胶、纳米银膏、可焊接低温银浆、高导热银胶、导电胶等产品,拥有完善的纳米颗粒技术平台,金属技术平台、树脂合成技术平台、同位合成技术平台,粘结技术平台等。
善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



烧结银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
烧结银作为一种高性能电子封装材料,广泛应用于功率模块、医疗电子等领域,但在实际应用中常面临工艺适配性、可靠性及成本等问题。善仁新材结合400多家客户的行业实践和经验,总结常见问题及优化方案,供方家参考。
一、烧结层空洞问题
原因分析:
材料分布不均或银粉粒径过大(>1μm),导致烧结过程中原子扩散不充分。
涂覆工艺不当,如厚度不均、气泡混入或烧结温度/压力参数不合理。
解决方案:
1优化材料配方:选用粒径≤1μm的高纯度银粉配置的烧结银AS9335,减少粗颗粒导致的致密度不足。
2工艺参数控制:
采用阶梯升温,如5℃/min至130-220℃,以促进原子扩散。
涂覆时确保厚度均匀,推荐10-100μm,避免气泡产生。
3导气槽设计:大面积粘结时,在界面开导气槽以排出挥发性成分。
二、连接层可靠性不足
表现:高温循环后开裂、剪切强度下降。
原因:
烧结层与基板热膨胀系数(CTE)不匹配,导致热应力累积。
环境湿度或污染物影响银层结合力。
解决方案:
1材料适配:选择与基板CTE匹配的烧结银,如AS9335和陶瓷基板需CTE差值较小。
2增强工艺:
采用双面烧结技术或增加烧结层厚度,推荐≥100μm以提高机械强度。预处理银层表面,提升结合力。
3环境控制:烧结银储存于-20℃低温,湿度≤40%的环境,避免烧结银氧化。
三、高辅助压力损伤芯片
问题:传统烧结需>20MPa高压导致芯片应力开裂。
解决方案:
选用低压力烧结银材料,如SHAREX AS9338无压低温烧结银,支持无压低温烧结,兼容精密芯片封装。
结合预压工艺,如130℃下0.5-1MPa预压,减少烧结阶段压力需求。
四、烧结温度与能耗过高
原因:传统烧结温度需250℃以上,增加能耗及基板热损伤风险。
解决方案:
1低温烧结材料:采用低温烧结银AS9335X1,烧结温度可降至165℃;AS9338烧结银,烧结温度130℃。
2工艺优化:
氮气保护下预烘,如90℃×30min去除溶剂,减少高温烧结时间。
空气烧结技术,如AS9335X3降低对惰性气氛的依赖。
五、材料性能虚标与兼容性问题
表现:导热系数不达标、与镀层发生化学反应。
解决方案:
1严格选型:要求供应商提供第三方检测报告,比如AS9376烧结后银含量≥98%,导热系数≥260W/m.k。
2兼容性测试:
验证银膏与基板,如DBC、AMB及芯片镀层如Au/Ni/Au的界面反应,避免银迁移导致绝缘失效。
小批量试产测试剪切强度要≥30MPa及热循环可靠性:-40℃-125℃循环。
六、储存与施工不当
问题:银膏吸潮、结块或涂覆不均。
解决方案:
1储存规范:-20℃密封保存,开封后24小时内用完,避免溶剂挥发。
2施工控制:回温至室温(25±3℃)后均质机搅拌,确保均匀性;使用万级洁净室操作,避免灰尘污染。
总之,善仁新材建议:烧结银的工艺适配性、材料性能及环境控制是核心挑战。通过材料选型优化如低压力银浆、纳米银复合、工艺参数精细化如阶梯升温、压力控制及严格品控如兼容性测试、储存规范,可显著提升可靠性。
销售热线
136116166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