优势产品:烧结银、无压烧结银,有压烧结银,半烧结纳米银膏、纳米银导电墨水、导电胶、导电银浆、导电油墨、银/氯化银、纳米银浆、可拉伸银浆、烧结银膜、纳米焊料键合材料、UV银浆、光刻银浆、UV胶、导热绝缘胶、DTS预烧结银焊片、导电银膜、银玻璃胶粘剂,纳米银胶、纳米银膏、可焊接低温银浆、高导热银胶、导电胶等产品,拥有完善的纳米颗粒技术平台,金属技术平台、树脂合成技术平台、同位合成技术平台,粘结技术平台等。
善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



150度烧结银膏的特点和应用
近年来,随着电子封装技术向高温、高功率密度方向发展,传统锡基焊料和导电胶已难以满足高端应用需求。在此背景下,150°C烧结银膏作为一种新型低温烧结材料,凭借其独特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,正逐渐成为电子封装领域的研究热点。
一、150°C烧结银膏的核心特性
1. 低温烧结高温服役特性
烧结银膏AS9335较显著的特点是能在150°C的低温条件下完成烧结,形成致密的银层结构,而其实际工作温度范围可达-40°C至200°C。这种特性源于纳米银颗粒的表面效应——当银颗粒尺寸减小到纳米级时,其熔点会显著降低。烧结后形成的银网络结构却能保持高温稳定性,这种"低温工艺-高温性能"的独特组合,使其特别适合功率电子器件的封装需求。
2. 卓越的导电导热性能**
烧结银膏的体电阻率可达6.5×10⁻⁶ Ω·cm,热导率高达150W/(m·K),分别是传统锡铅焊料的3-5倍。这种性能优势主要来自两方面:一是银本身优异的导电导热特性;二是烧结过程中形成的致密微观结构。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可以发现,烧结后的银层中纳米颗粒通过表面扩散形成颈部连接,较终形成三维贯通网络,电子和声子传输效率显著提升。
3. 机械强度与可靠性**
烧结银层的剪切强度可达30-50MPa,远高于传统焊料的20-30MPa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在热循环测试中(-40°C至200°C循环1000次),银烧结层的性能衰减不足10%,而锡基焊料通常会出现明显的老化失效。这种优异的抗热疲劳性能,使其在汽车电子等严苛环境中展现出巨大优势。
二、技术突破与工艺创新
1. 纳米银颗粒表面修饰技术
早期的烧结银膏需要250°C以上的烧结温度,难以应用于热敏感基板。善仁新材通过开发新型表面活性剂,在2023年成功实现了银颗粒在150°C条件下的有效烧结。这些有机分子既能防止纳米颗粒团聚,又能在烧结过程中适时分解,不影响导电性能。较新研究表明,采用双配体修饰的银颗粒甚至可以在130°C完成烧结。
2. 压力辅助烧结工艺
为降低孔隙率,业界开发了压力辅助烧结技术。在0.5-1MPa压力下烧结,可使银层密度提升至理论值的98%以上。
3. 混合烧结体系创新
通过在银膏中添加微量过渡金属,可显著改善烧结体的热机械性能。例如,添加0.5wt%石墨烯的复合银膏AS9331C,其热循环寿命延长了3倍,而电导率仅下降8%。这种改性方法为特定应用场景提供了定制化解决方案。
三、典型应用场景分析
1. 功率电子封装
在电动汽车的IGBT模块中,烧结银膏已逐步替代传统焊料。某型号逆变器模块采用银烧结技术后,工作结温从150°C提升至200°C,功率密度增加30%,模块寿命预计可达15年。国内比亚迪等车企已在其较新电驱系统中大规模应用该技术。
2. LED芯片封装
大功率LED芯片的结温直接影响光效和寿命。采用烧结银膏作AS9331为Die Attach材料,可使热阻降低40%以上。某型号1kW COB LED模组使用后,在相同工作电流下,芯片温度下降28°C,光效提升12%,有效解决了"光衰"难题。
3. 航空航天电子
卫星用大功率微波器件对连接材料的抗辐照性能有严格要求。烧结银层在累计1000kGy的γ射线辐照后,电导率仅下降3%,远优于其他连接材料。某型号相控阵雷达T/R组件已全面采用烧结银AS9335X1技术。
4. 第三代半导体封装
SiC和GaN器件的高温特性使得传统焊料难以胜任。烧结银膏AS9385与SiC的热膨胀系数(7.2ppm/°C)更为匹配,可大幅降低热应力。某6.5kV SiC模块采用银烧结后,高温导通电阻降低了15%,开关损耗下降20%。五、结语
总之,150°C烧结银膏AS9335作为电子封装材料的"新贵",正在重塑高端电子制造的技术格局。随着新能源汽车、5G通信、航空航天等产业的快速发展,其市场需求预计将以年均25%的速度增长。未来五年,随着规模化生产带来的成本下降和工艺标准化,这一技术有望从高端应用向消费电子领域渗透,为整个电子产业带来革命性变革。
销售热线
13611616628